中泰铁路这个项目,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眼球,大家都知道泰国铁路老旧,急需升级,中国高铁技术牛气冲天,两边合作本该是双赢的事儿。
可谁想到,项目推进过程中,泰国那边变卦不少,先是拖延开工,又是改融资方案,2023年还从中国要到部分技术转让,结果没多久就提出要提前一年完工。
这事儿说起来,泰国国内政局不稳是主因,项目进度一拖再拖,到现在一期工程才勉强推进到一半不到,预计得等到2028年才能通车。
话说回来,这不光是技术问题,还牵扯到土地征收、资金协调和国际合作模式,泰国想借此提升自己铁路水平,但执行起来总出岔子,让人觉得有点儿得寸进尺的味道。
先说说泰国铁路的底子。泰国铁路系统大多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,英国法国那时候修的轨道基本是1000毫米米轨,便宜是便宜,但载重量小,稳定性差,火车跑起来晃晃悠悠。
全国铁路网92%是单线,速度分快中慢三种,最慢的时速低到能让商贩在轨道边摆摊卖东西,美功铁道市场就是这么火起来的,成了网红景点。
可这效率太低了,泰国经济想腾飞,铁路得跟上。2004年中国提出泛亚铁路想法,泰国早早表示感兴趣,还喊出“大米换高铁”的口号,但国内政坛乱成一锅粥,军政府上台下台,合作一直拖到2014年才签备忘录。
规划是曼谷到廊开府867公里双轨标准轨,采用1435毫米轨距,连接中国老挝泰国,形成中南半岛交通网。中国出技术和施工,泰国出地和部分资金,本来挺顺利。
项目启动后,泰国就开始折腾。2015年本来该开工,结果推到年底。2016年泰国突然不要中国贷款了,说要自筹资金,路线也砍短到609公里,分成两期。
一期曼谷到呵叻253公里,2017年12月才正式动工,原计划2021年通车。可土地征收卡壳了,农民不满意补偿,电力线路迁移也费劲,疫情一来更乱套。
2020年工地停摆,复工后进度落后。到2023年5月,泰国大选,新政府上台,总理赛塔他威信是房地产大佬出身,承诺加速基建。他上任没多久,就派团队去北京开联合委员会会议,直奔技术转让而去。
中国评估后同意了,转让轨道设计、隧道建造、桥梁建设和车站规划等11项技术,不涉及核心机密,但要求泰国采用中国标准。这样泰国铁路网以后就能和中国老挝无缝对接,中国影响力也扩大了。
技术到手没一个月,2023年6月泰国又提新要求。交通部官员公开说,总理赛塔对项目很上心,希望一期从2027年提前到2026年完工。
理由是中老铁路已经通车了,老挝从中受益大,泰国不能落后。中老铁路2016年开工,2021年12月就运营了,全长1035公里,从昆明到万象一天内到,货物运输从几天缩到一天,老挝农产品卖到中国,旅游业也火了。
泰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想赶紧连上这条线,形成“泰国-老挝-中国”网络,促进贸易。可施工队反馈,这要求不是不行,但得双方配合好,泰国土地问题不解决,光压中方没用。结果呢,这提前要求成了空谈,项目继续延误。
这项目生变,根子在泰国国内。政局不稳,军方保守势力干扰,大选后联盟政府拉扯,决策慢。技术转让后泰国想主导更多,但执行力跟不上。
中国耐心配合,提供技术培训,泰国工程师学了轨道铺设和桥梁架设,回国应用。但土地问题根深蒂固,农民补偿谈不拢,环保评估卡壳。
相比中老铁路,老挝财政紧但决心大,凑钱建成了,泰国富裕点却内耗多。泛亚铁路中线要是连通,泰国能从中国市场分杯羹,出口水果橡胶,进口机械,但现在延误让机会溜走。周边国家看热闹,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重启,泰国得加把劲。
话说回来,中国在其中角色稳。技术转让不是白给,换来标准统一,泰国铁路以后得按中国规范建,配件采购也倾向中国企业。泰国想偷师,但高铁不是光技术,供应链管理经验缺。
项目虽慢,但推进中泰国铁路局学了不少,未来自主建轨能力提升。可泰国得反思,得寸进尺心态不改,合作难顺。
赛塔要求提前,本意振奋民心,但实际延误更长,暴露管理短板。他下台后,泰国政坛稳定点,新政府亲中,9月还谈加强北京联系,基建物流优先。
无锡恒鑫配资,十大炒股配资平台,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