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飞行员一记桶滚机动,从美军F-22头顶10米处倒飞掠过,同时锁定两架“空战王者”,创造了四代机战胜五代机的经典战例。
2024年,东海之上,中国空军飞行员李超大校驾驶歼-16战斗机与两架美军F-22隐身战机狭路相逢。双方首次照面,李超已迅速锁定其中一架F-22。另一架美机见状立即冲进空战圈试图反制,危急时刻,但见李超果断拉起飞机,一个精准的桶滚动作从对方头顶倒飞掠过,两机座舱盖最近距离仅10-15米。完成这一高风险机动后,他成功占据有利阵位,同时锁定两架F-22,最终迫使美军战机撤离。
央视《必胜》专题片于2025年10月2日首次公开了这场足以改写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叙事的交锋,大量对抗细节被披露。这场交锋发生在2024年,中国空军歼-16重型战斗机在东海上空成功逼退2架美军F-22隐身战斗机。西部战区空军飞行员李超在沿海驻训时,与美军两架F-22遭遇,创造了非隐身战机对抗隐身战机的经典战例。更为引人注目的是,根据央视报道,自这次交锋后,该型敌机再未出现在中国近海附近,这也成了与该型战机有且仅有一次的碰面。这批F-22是2024年5月从美国本土紧急部署至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的。而此次交锋成为中国空军与F-22的首次近距离接触,此后美军F-22再未在中国近海出现。
歼-16作为四代半战机,为何能锁定五代机F-22?这并非单一装备优势,而是体系支撑下的技术协同。歼-16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堪称“探测利器”,对常规目标探测距离达400公里,针对RCS约0.03㎡的F-22,其探测距离仍可达133-160公里。这一数据已接近美军AIM-120D导弹的最大射程。除雷达外,歼-16配备的先进红外光电探测系统,可在雷达关机状态下持续追踪隐身目标。其航电火控系统移植自歼-20技术,能将多源信息精准融合,大幅提升目标识别与锁定精度。
这场胜利的关键,在于中国已构建起覆盖空地天的“反隐身体系”。地面部署的JY-27A、SLC-6等反隐身雷达,通过多雷达列阵技术可将F-22信号放大6万倍,实现全方位监控。空警-500预警机则在空中提供中继引导,形成“发现-跟踪-锁定”的完整闭环。
央视报道的亮点不单单是歼-16可以驱离美军F-22隐身战机,而是我们可以发现和追踪隐身战机,这就是战略支援部队的实战,一场胜利的体系实战。
现如今中国空军日常训练都特别强调体系作战,多机型之间配合作战,不再是单打独斗了。在超视距层面,歼-16的探测距离与美军空空导弹射程基本持平,意味着具备“先敌发现、先敌攻击”的主动权。从体系作战视角看,它标志着中国反隐身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实战,F-22的隐身优势在特定环境下可被大幅削弱。更关键的是,它验证了“非隐身战机+体系支持”对抗隐身战机的战术可行性。军事专家分析,歼-16在中方体系支持下,甚至能同时锁定10架美军F-22隐身战斗机,并打击其中6-8架。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空中对峙,更是中式体系化作战与现代空战理念的完美展示。
在这场交锋中,飞行员李超展现出了超越常规的飞行技巧和心理素质。他没有选择常规的规避动作,而是顺势将飞机拉高,做了一个桶滚机动,在对方头顶上倒飞。倒飞而过的歼-16在完成桶滚机动后,李超同时锁定两架敌机。双重锁定意味着在战术上已完全压制对方编队,外军飞行员最终选择了撤离。李超所在的部队是全军首批列装歼-16的精英,常年保持高强度跨区训练。这种全疆域机动作战能力,确保了飞行员在任何战场环境下都能发挥出装备百分百性能。
外军飞行员轻视歼-16的格斗能力,主动放弃超视距优势,选择近身缠斗,这正落入我军飞行员的“圈套”。歼-16作为四代半战机,其机动性能在近距离格斗中具有明显优势。歼-16虽被归类为四代半战机,但其技术实力不容小觑。它配备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远超F-22的老式雷达。两台涡扇-10B发动机提供的强劲推力,让它能轻松完成桶滚、落叶飘等超机动动作。相比之下,F-22作为停产多年的机型,已显露出技术老化迹象。其航电系统落后,无法与歼-16的传感器融合技术相比;数据链通信能力有限,只能同机型通信;维护成本高昂,每飞行小时费用达数万美元。若排除F-22的隐身功能,F-22在雷达、导弹、航程和机动性等方面,根本无法与歼-16匹敌。实际上,F-22的隐身性能对小国有效,但在中国面前几乎无用,等同于“裸奔”。
这场成功的驱离行动,其意义远不止于战术层面的胜利。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: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空中威胁,不管对方是五代机还是什么先进装备。
事件发生后,外军该型战机再未出现在中国近海,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问题。对方不仅因技不如人而底气不足,更因维护成本和高风险而不得不重新评估挑衅的价值。这场空中较量已引发连锁反应。美军被迫调整部署,F-22结束在嘉手纳基地的常驻状态,转向“动态兵力部署”模式。美国印太司令部也承认中国先进战斗机领域的快速进展。在地区层面,中国防空识别区的监控能力显著提升,对周边国家采购隐身战机形成隐性威慑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技术路线的启示——中国验证的“非对称”反隐身路径,正推动全球防空系统向针对性升级方向演进。
这场较量启示我们,未来空战的竞争必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全面较量。单一装备的性能优势在体系作战面前可能被抵消,而体系统帅下的装备协同、战术创新和人员素养才是保持优势的关键。中国空军通过此类实战化对抗,不断锤炼打赢能力,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坚实保障。正如飞行员李超所言:“能战方能止战”。
这次歼-16成功驱离外军隐身战机的事件,不仅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实力,更体现了中国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。在广袤的祖国海空之上,中国军人时刻准备着应对一切挑战,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。
未来空战的发展趋势已经明确: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将成为主导。中国的歼-20S与忠诚僚机的组合,代表了这一发展方向。双座版歼-20S为中国空军与“忠诚僚机”的默契协同奠定了基础,后座飞行员作为战术层面的“指挥官”,轻快敏捷地进行统筹调度,指挥多架“忠诚僚机”编织出空中作战的“天网”。
美军参谋长曾直言:“和中国开战?我们甚至连空中优势都不敢去设想!”
随着中国空警-500预警机持续巡航,歼-16、歼-20与忠诚僚机协同训练日益深入,中国空军正凭借体系力量,构建起祖国蓝天的坚固防线。东海上的那记桶滚机动,不仅从F-22头顶掠过,更从整个旧时代的空中霸权观念上碾压而过。
无锡恒鑫配资,十大炒股配资平台,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